烹調油品怎麼選? 了解「發煙點」以及製油方法,吃得健康又安心!

一個人把食用油倒在沙拉上。透明玻璃瓶裡裝著鮮黃色的油脂,木碗裡的沙拉看起來新鮮可口

一走進超市,貨架上的油品琳瑯滿目,讓人不知從何下手…?只要先想想平時料理的方式,對照烹調的溫度後,再對應油品的「發煙點」,即可輕鬆選購油品!此外,若再進一步了解油品的製造方式,就能吃得更安心、營養更豐富!

 

什麼是油品的「發煙點」?

油品的「發煙點(smoke point)」,又稱為「冒煙點」,指的是油品開始冒煙的最低溫度(冒油煙,非水蒸氣)。當烹煮的溫度高於油品的發煙點時,油品就會發生變質,並產生不良化學物質,揮發到空氣中,形成可看得見的煙霧。變質的油品不但不適合食用,此時吸入的油煙也無益於健康!因此,選擇發煙點高於料理溫度的油品,是非常重要的!在使用油品前,不妨了解一下該油品的發煙點,再搭配適當的料理溫度,才能煮得安心、吃得放心!

說明料理的溫度範圍。煮、水炒為100-160℃。短時間炒為160-180℃。短時間炸為180-220℃。煎、烤、長時間高溫油炸為220℃以上

 

烹調的油品要如何選擇?

市售油品種類非常多元,由於煎/煮/炒/炸時的溫度都不相同,建議依照料理的方式去挑選對應的油品。例如:沙拉、涼拌小菜,建議使用發煙點低的亞麻仁油;低溫炒、煮,建議使用金瓜籽油或芝麻油;若是需要烤箱的烘焙料理,可試試有獨特堅果香氣的榛果油;若是長時間煎、油炸,則建議選擇發煙點220℃以上的油品。

此外,各個油品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,建議家中做菜可以準備兩種以上的油品輪流使用,不但能攝取更豐富的營養,菜色風味也更多元!

以下表格為幾種常見油品的發煙點,提供做參考:

說明幾種常見油品的點發煙點。亞麻仁油107°C/金瓜籽油   160°C/奶油177°C/芝麻油      177°C/豬油182-220°C/芥花油204°C/特級初榨橄欖油210°C/榛果油210°C/葵花油      220°C 以上/苦茶油225°C/純橄欖油230°C/精煉大豆油232°C/玄米油254°C/

 

*用好油做出好料理!更多推薦食譜,請參考官網「料理食譜」*

 

吃進的油,是如何製造的呢?

了解發煙點後,想必已經知道要選擇什麼油了~但您是否曾思考過,吃進去的油是如何製造的呢?油品的製造方式,除了會影響價格之外,營養素的含量也可能有差異。為了買到優質好油,一起來了解「油品的製作方法」吧!

油品的製作方法主要有「傳統壓榨法」以及「化學溶劑萃取法」。「傳統壓榨法」是指物理性的製油方式,將要榨油的植物原料弄碎、加熱、軟化後再「壓榨」取得油脂。由於初榨的油脂難免會有雜質,需要放置個幾天、經過沉澱後才能取得清澈的油。
「化學溶劑萃取法」是偏向化學性的製油方式,利用化學溶劑(例如:正己烷) 萃取植物原料的油脂後,再經過脫膠、脫酸、脫色、脫臭等「精煉」的過程而取得油脂。

兩種方法相比之下,雖然傳統壓榨法的萃油率低、生產成本高,但製作過程中無化學溶劑殘留的疑慮,且更能保留食材營養!

 

選購一支優質好油吧!

看完了以上介紹,是不是對挑選油品更有概念了呢?了解油品的發煙點、料理時的烹調溫度、製油的方式之外,也別忘了購買油品時應注意油品包裝上的說明標籤,也不妨多認識各種油品的營養價值。為自己、為家人挑選優質又理想的好油吧!

 

資料來源:

  • Jacqueline B. Marcus (2013). Culinary Nutrition: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Healthy Cooking.USA: Academic Press. p. 61. ISBN 978-012-391882-6. Table 2-3 Smoke Points of Common Fats and Oils. Retrieved from: https://books.google.com.tw/books?id=p2j3v6ImcX0C&pg=PT73&redir_esc=y#v=onepage&q&f=false

 

  • 高志明 (2015)。非油不可•好油難尋(家庭廚房版)。台北市: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。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